Ø 食品161班 班主任——杨雪莲
1980年2月出生于河北省
食品科学与工程系
副教授 博士
个人简历
博士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 生物化工专业工业生物催化方向,2007年至2009年 期间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生物化工研究所从事微生物代谢工程相关研究;2009年至2011年 于南京工业大学继续博士后研究,主要方向为酿酒酵母能量代谢相关研究。
主讲课程
食品发酵技术,食品发酵技术实验,分子生物学及其检测技术,食品环境学,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研究生)
主要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发酵技术等。研究领域包括:食品营养强化剂及保健品的开发,肉味香精的微生物合成及新型食品防腐剂的研发等。
主要学术成果(课题、论文、获奖、专利等)
参与完成973、863课题研究各一项,参与欧洲跨国资助项目SysMO(Systems Biology of MicoOrgansim)项目的子课题MOSES(MicroOrganism Systems biology: Energy and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研究。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校内科研启动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项目1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2013年被评为科研先进个人;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Ø 食品162班 班主任——熊科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
副教授 博士
个人简历
2010年-2012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 (UTSW),生物化学专业,访问学者
2013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食品安全方向,博士
联系方式: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33号 365手机网址食品系8号楼304室
邮政编码:100048
Tel: 010-68984575 E-mail: xiongke@btbu.edu.cn
主讲课程
食品工艺学,分子生物学检测,食品微生物,食品有害微生物控制
主要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安全生物技术。研究领域包括:食品安全用酶制剂(清除抗营养因子及解毒、加工防腐和安全检测用酶制剂),食品安全与生物污染控制。
主要学术成果(课题、论文、获奖、专利等)
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主要参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课题2项,国家科技部、农业部课题共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申请国家专利3项,参与编写著作1部。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9篇,英文会议论文收录2篇,CSCD收录11篇。
Ø 食品163班(中外) 班主任——刘野

1981年02月出生于吉林省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
系副主任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博士
个人简历
本科 2000年至2004年 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博士 2004年至2010年 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主讲课程
本科生课程:《食品工艺学(下)》,《食品风味化学》,《食品环境学》,《食品分析实验》,《食品工艺学实验》。
硕士生课程:《化工技术进展》。
博士生课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前沿》。
主要研究领域
食品风味化学
食品贮藏与保鲜
主要学术成果(课题、论文、获奖、专利等)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儿童食品分会理事。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项目以及校企合作项目;同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EI论文2篇,CSCD论文5篇。
参编《食品工艺学》(卓越工程师系列)教材一部。
Ø 应化161班 班主任——谢建春

1967年2月
365手机网址应用化学系
教授 博士
个人简历
主讲课程
《杂环化学》、《天然产物提取与分离》、《分离科学与技术》、《药物化学》等。
主要研究领域
天然香味物质的分析分离、基于脂肪氧化-蛋白酶解-美拉德反应制备肉味香精的工艺及机理等。
主要学术成果(课题、论文、获奖、专利等)
获北京工商大学本科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先后主持或参加纵向研究课题8项,企业委托横向课题6项。纵向研究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包括重大项目1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面上项目1项,北京市组织部优秀人才资助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含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0多篇,核心期刊35篇,SCI 收录15篇,编著3部(1部自编,2部参编),申请中国发明专利6项,授权4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重要含硫香料的研制”1项、“原味浓缩肉汤生产关键技术”1项。编著《现代香味分析技术及应用》,参编专著2部。近三年指导的7名研究生均顺利毕业,主要在食品行业从事技术研发或国家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从事分析检验工作。
Ø 应化162班 班主任——辛秀兰

1967年8月 山东海阳
365手机网址应用化学系
教授 博士
个人简历
1997年天津大学毕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1997年-至今在北京工商大学工作,任职于食品学院应用化学系。2008年担任教授,兼任中国日用化工学会油墨分会理事,全国油墨标准化委员会委员,轻工联合会油墨专家。在乌克兰轻工业大学,俄罗斯门捷列夫化工大学和牛津大学进修和培训过。
主讲课程
讲授本科生必修课《有机合成》、《应用化学实验》,本科生选修课《油墨工艺学》,研究生课程《现代有机合成》等课程。
主要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是水处理用新型表面活性剂、水性油墨用水性材料、高纯氧化铝纳米材料等功能材料的制备、界面性能及应用研究。
主要学术成果(课题、论文、获奖、专利等)
已发表论文60余篇,申请专利3项。2005年由化工出版社出版国内第一本水性油墨书籍《水性油墨》,2012年出版第二版,参编著作2部;共主持项目11项,参与项目7项,第一主持人已经结题的纵向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北京市教委项目1项,北京市优秀人才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1项。
Ø 环境161班 班主任——叶宏

1979年生于辽宁
365手机网址化工教研室
副教授 博士
个人简历
学习工作简历
200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同年到北京工商大学工作,现为食品学院副教授。
联系方式:
010-68984307 yeh@th.btbu.edu.cn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1号365手机网址 100048
主讲课程
《化工原理(上、下)》《环境工程原理》《工程流体力学》《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等课程。
主要研究领域
膜分离材料制备,表征,改性,以及分离过程的评测及传质机理。包括有机膜、有机-无机杂化膜的结构设计及应用;
<!--[if !supportLists]-->1、 <!--[endif]-->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期刊及会议中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ISTP检索的论文10余篇;
<!--[if !supportLists]-->2、 <!--[endif]-->申请专利6项(目前已授权4项)。
专利列表
叶宏等,改性聚氨酯渗透汽化苯酚/水分离膜的制备方法,201110101068.5 已授权
叶宏等,无机粒子复合的聚氨酯渗透汽化苯酚/水分离膜的制备方法,201310031245已授权
叶宏等,一种聚氯乙烯分离膜的制备方法,201310199352.X 已授权
叶宏等,一种聚氟乙烯分离膜的制备方法,201310199353.4 已授权
叶宏等,一种改性有机硅脱酚膜的制备方法,201410447018.6 已公开
叶宏等,两级接枝沸石填充膜的制备方法,201510502295.7 已提交
<!--[if !supportLists]-->3、 <!--[endif]-->项目研究得到一种有机高分子为基体,以环糊精和无机材料为改性剂的有机-无机杂化膜。该膜在分离性能测试中,对水中的苯酚及其他典型有机物难降解污染物有非常好的分离效果。其综合分离性能高于国内外文献报道值。
<!--[if !supportLists]-->4、 <!--[endif]-->研究发现有机无机共用的改性手段,可以同时提高膜的渗透通量和分离因子,打破膜性能渗透性与选择性相互制约形成的“Upper bond”,这在膜分离性能的相关报道中并不多见。该种膜材料有望在膜分离、吸附、萃取等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得到应用。
本人的研究生导师资格在环境学科下面(如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下属的环境化工),如果服从到本组读研,则报考和调剂时的专业选择,和将来毕业时的专业也为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术型)及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化工方向的工程硕士),望周知。膜分离为交叉学科,涉及化工、环境、高分子等多个专业方向,对研究生并无特别专业背景要求,因此欢迎环境工程、化学工程,高分子材料等专业的同学来本组读研。以往毕业的学生文章和专利成果均较多。
优先邮件联系,一般工作日一天内回复。
主要学术成果(课题、论文、获奖、专利等)
主持项目(负责人):
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优秀人才资助
中石化委托横向项目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联合资助项目
北京工商大学青年教师启动基金
奖励:
北京工商大学科研工作先进奖
北京工商大学教学优秀奖一等奖
北京工商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北京地区巴斯夫《化工原理》竞赛指导学生获一等奖
北京工商大学化工学院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北京工商大学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
Ø 环境162班 班主任——王攀

1983年06月出生于河北省
个人简历
本科 2002年至2006年 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 环境科学专业
硕士 2006年至2008年 毕业于南开大学 环境科学专业
博士 2008年至2011年 毕业于南开大学 环境工程专业
主讲课程
环境学导论、环境规划与管理
主要研究领域
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研究
主要学术成果(课题、论文、获奖、专利等)
课题:
北京市自然基金,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催化废弃生物质定向热解机理研究(8144041)
论文:
1. Pan Wang, Sihui Zhan, Hongbing Yu, Xufang Xue, Nan Hong.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catalysts on the pyrolysis of industrial wastes (herb residue). Bioresour. Technol., 2010, 101(9): 3236-3241.
2. Pan Wang, Hongbing Yu, Sihui Zhan, Shengqiang Wang. Catalytic hydrolysis of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into 5-hydroxymethylfurfural in ionic liquid. Bioresour. Technol., 2011,102 (5):4179-4183.
3. Pan Wang, Hongbing Yu, Sihui Zhan, Catalytic pyrolysis of herb residue from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Energy Sources, Part A, 2012, 34(23):2192-2202.
4. Pan Wang, Sihui Zhan, Hongbing Yu. Production of levulinic acid from cellulose catalyzed by environmental- friendly catalyst.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0, 96:183-187. (EI收录)
4. Pan Wang, Ren Lianhai, Hongbing Yu. Dehydration of glucose to 5-hydroymethylfurfural catalyzed by acidic ionic liquid. Energy Sources, Part A (in press)
5. 王攀, 李冰心, 黄燕冰, 任连海. 含盐量对餐厨垃圾干式厌氧发酵的影响. 环境污染与防治,2015, 37(5):27-31.
6. 王攀, 任连海, 黄燕冰.餐厨垃圾饲料化处理厂恶臭气体成分谱研究.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4,37(7):157-161.
7. 王攀, 黄燕冰, 袁传胜, 任连海. 国内成功运营的餐厨垃圾处理厂臭气排放特征研究. 环境工程学报,2014,8(2):624-630.
8. 王攀, 聂晶, 任连海, 郝艳. 餐厨垃圾处理厂挥发性有机物释放特征.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3,35(9): 14-18.
9. 王攀, 任连海, 甘筱. 城市餐厨垃圾产生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3,36(3):181-185.
10.王攀, 任连海, 赵苗. 青岛市餐厨垃圾现调查及分析. 环境污染与防治,2013, 35(4):99-103.
11. 王攀, 于宏兵, 薛旭方, 等. 废弃植物中药渣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环境工程学报. 2010, 4 (9): 2115-2119.
12. 王攀, 展思辉, 于宏兵, 等. 废弃中药渣催化热解制取生物油的研究. 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 32 (5): 14-18.
13. 王攀, 于宏兵, 王璐, 等. 活性炭固载三氯化铁催化蔗糖产乙酰丙酸. 化工进展, 2009, 28(5): 817-821.
14. 王攀, 王春英,漆新华, 等. SO42-/TiO2催化纤维素水解制乙酰丙酸的研究. 现代化工, 2008, 28Z (2):194-196.
Ø 生物161班 班主任——曹学丽

1967年出生
北京工商大学 食品学院 生物工程系
教授 博士
个人简历
1985年9月-1989年7月,国防科技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工学学士;
1989年9月-1992年7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理学硕士;
1992年9月-1995年7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理学博士,导师:徐晓白院士;
1995年8月-2002年12月,北京市新技术应用研究所,副研究员。
1996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
2000年3月-2001年3月, 英国Unilever Colworth研究中心,博士后;
2003年1月-今, 北京工商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食品学院教授。
2008年2月-2008年7月,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主讲课程
主讲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制品质量分析》、《生物工程专业英语》和生物化工学科研究生的《生物活性成分分离纯化技术》、《生物化学仪器分析》等课程。
主要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以高速逆流色谱技术为核心的生物活性成分分离纯化技术研究及应用,现任国际逆流色谱学术会议顾问委员会委员。
主要学术成果(课题、论文、获奖、专利等)
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16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863项目子课题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项等。在国内外发表论文60余篇,SCI收录27篇,SCI第一作者19篇。主编《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技术及应用》学术专著1部,获批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
Ø 生物161班 班主任——徐春明

1978年生于山东临清
个人简历
2000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农学学士学位,2003年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2007年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工学博士学位。
主讲课程
主要研究领域
目前从事植物资源研究与开发方面的工作
主要学术成果(课题、论文、获奖、专利等)
Ø 硕士期间参与了农业部948 项目;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项目;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博士期间参与了中科院西部行动高新技术项目;“863”子课题;“十五”攻关项目。2005年获杨凌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6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13 篇,其中SCI 收录4 篇、EI 收录1 篇、核心期刊8 篇。申请2 项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