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科专业  >>  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

学院拥有授予“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的“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和食品科学、应用化学、生物化工、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化学工程6个二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及化学工程的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应用化学和食品科学是北京市重点学科;环境工程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生物化工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拥有食品质量与安全北京实验室、食品添加剂与配料北京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食品风味化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3个省市级实验室或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轻工业芦荟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国家清洁生产审核认证试点单位。学院按学科研究方向建立了香料化学、水污染控制、城市大气污染控制及生态效应研究等9个学术团队,食品科学团队是北京市创新团队,精细化工团队、城市污染生态治理团队为北京市属市管高校教育创新团队。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学科是在原北京轻工学院发酵工程专业和原北京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金培松、姚国雄等老一代专家为代表的著名教授为食品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与历史积淀,食品学科已形成了院士领军的科研传统及研究实力,确立了以科研创新为主导,以教学基地与人才队伍为基础,以强化实践教学为办学特色,以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策略为手段,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融,知识与能力并重,人品与才干相长的人才培养目标。食品学科是学校重点建设的龙头学科,先后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及北京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现为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的授权点及“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食品科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先进的培养理念及科学的教学实践并行成绩斐然。近3年本学科教师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子课题等国家级项目20余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主持校企合作科研项目15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其他奖2项。发表科研论文3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50余篇,出版重要学术专著8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

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食品添加剂与配料:研究重点是食品香料香精、食品乳化剂、生物防腐剂和功能性食品配料制备中科学问题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农残、兽残的快速检测以及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过程中有害因子的监控、风险评估与危害分析。

食品化学: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食品风味化学、食品成分与食品品质的内在联系。

食品工程:以发酵技术、酶技术、定向化学改性技术、物理场强化技术、等高新技术集成研究为特色,对食品及农副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利用。

应用化学

应用化学专业的前身是始建于1980年原北京轻工业学院的精细化工专业,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评为中国轻工总会部级重点学科,2002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应用化学学科拥有食品添加剂与配料北京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食品风味化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天利海香精香料有限公司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中国轻工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这些条件平台的建设以服务本科教学和研究生培养为核心,显著改善了科研教学条件,为教师和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工作环境,对应用化学学科的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高水品科研成果的产出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近5年应用化学学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科技部863973和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等国家级项目1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科研论文485篇(SCIEI收录135篇)、出版专著15部,授权发明专利21项。科研成果转让45项,合同金额达到1500多万元。在香料化学、界面化学、功能材料等方向的研究成果显著、特色突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4项、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

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香料化学及应用:天然香料的分离制备和香成份分析、香料化合物分子设计及合成、香料化合物分子结构与香气关系规律研究、天然香精的生香规律研究。

界面化学及应用: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理化性质,以及在食品、洗涤剂、化妆品、油墨、农药、油田化学品等领域中的应用。

功能材料化学及应用:纳米材料的分子设计与结构调控及应用、绿色助剂材料的设计与性能及应用,水性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有机合成与先进材料的设计及应用。

环境科学与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来自于原北京轻工业学院环境工程专业,设立于1979年,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环境工程专业之一。1998年获得环境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2006年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1999年环境工程实验室被评为轻工总会重点实验室,2002年环境工程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在现代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城市典型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技术、城市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机动车排放及控制、城市污染生态治理、清洁生产与资源化技术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并取得一定的成绩。餐厨废弃物和地沟油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均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承担了多项自然基金委、科技部、环保部、发改委课题。

主要研究方向:

水污染控制理论与应用方向:研究重点为轻工食品行业废水高效脱氮技术、城市生活污水污泥减量技术、河道湖泊清淤技术;

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应用方向:研究重点为工业废气脱硫脱硝技术、城市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技术、机动车尾气排放监控技术;

固体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技术:研究重点为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技术、餐厨废油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理技术、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技术、园林废弃物处理处置技术;

环境生态:重点研究城市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包括绿地中不同的乔、灌、草对降尘的吸附效应。另外研究城市使用中水灌溉城市绿地后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清洁生产:重点研究轻工行业清洁生产审计和工艺改进;

环境化学:重点研究多孔杂化膜的制备及异构体分离性能等。

生物化工

生物工程专业有55年的办学历史,其前身是原北京轻工业学院1958年创建的国内最早的发酵工程专业,1983年更名为生物化工专业,1998年遵循教育部学科调整统一专业名称为生物工程专业,2003年获得生物化工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学校重点建设学科。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是由生物学、化学、工程学构成的生物化工学科,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使其具备生物学理论研究和应用生物技术特性,理工兼具、特色鲜明。秉承鲜明的学科特色和多年的办学积淀,本学科人才辈出、办学成果丰硕,是本校“食品(含保健食品)添加剂与安全”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的重要支撑学科。近5年,本学科教师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子课题等国家级项目15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1项,主持校企合作科研项目36项;获得教育部、北京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其他奖3项。发表科研论文250 余篇,其中SCIEI收录约45 篇,出版重要学术专著15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

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食品生物技术: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安全、高效的生物源食品添加剂及功效因子,包括工业微生物菌种选育、工业化植物细胞培养、高效生物酶制剂的研究及应用、生物基化学品的生物催化与转化、传统发酵技术、食品贮藏保鲜技术等。

2)生物分离分析技术:利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实现对生物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和高效提取、构效关系分析和功效评价等目的。包括新型逆流色谱分离体系的研究及与多元分离技术的集成与放大,天然植物活性成分构效关系研究及在功能食品等方面的应用,高纯度天然活性成分国家标准样品和对照品的研制。

3)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技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提高生物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生物有效成分的利用价质、扩大生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模式,实现特定资源的生物转化以及活性组分的有效利用。包括化妆品生物技术、农副产品高值化利用技术、环境生物技术、轻工食品发酵行业的清洁生产技术等。